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股票配资平台下载,欧洲各国的君主制几乎都被推翻,民主共和制在很多地方迅速兴起。但英国王室却没有遭遇这种命运,反而得到了民众的极大支持和爱戴。那么,为什么英国的乔治五世能在这种大环境中稳固自己的统治呢?
1910年,68岁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因肺炎去世,威尔士亲王乔治继承了王位,成为新国王乔治五世。对于乔治来说,登上王位并非完全是自己的选择。事实上,他原本并不在继承顺序的前列,按理说应该由他的哥哥阿尔伯特王子继位。但不幸的是,乔治的哥哥在1892年因为流感去世,这使得乔治突然肩负起了继承王位的责任。
在此之前,乔治并没有过多关注政务。年轻时,他被送到皇家海军训练,原本不爱学习的他在海军生涯中找到了兴趣,甚至还游历了世界各地,开阔了眼界。他本计划将一生奉献给海军事业,然而命运却让他不得不放弃梦想,转而为继位做准备。
展开剩余70%乔治五世的即位并不顺利。英国议会在上议院和下议院之间长期存在激烈的斗争。上议院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,而下议院则代表平民,且在财政政策上具有更大话语权。爱德华七世在世时,为了平衡两者的关系,特意任命了一些支持改革的议员。然而,这些改革方案,尤其是增加社会福利和对财产征税,遭到了贵族阶层的强烈反对。
当时的财政部长是自由党的领袖,他提出的改革触及了贵族阶层的利益,引发了上议院的反对。乔治五世的初衷是支持上议院,但很快发现,真正掌握权力的是首相阿斯奎斯,首相不仅可以提出建议,甚至能忽视国王的意见。在一番政治博弈中,乔治被迫妥协,答应了首相和上议院的要求,这让他感到非常受辱。
不过,乔治的让步换来了民众的支持。为了消除贵族的特权,他通过增加贵族封号,分担贵族阶层的利益,最终在民众中积累了一些好感。
与此同时,乔治五世还面临了国内爱尔兰问题。爱尔兰独立的呼声高涨,乔治为防止内战发生,力促英国政府与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代表进行对话,尽管未能完全解决争端,但至少避免了内战的爆发。
然而,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,乔治五世的统治面临更大压力。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与奥匈帝国发动战争,英德关系急剧恶化。为了顺应民心,乔治五世支持英国加入协约国,宣战德国。战争期间,乔治多次亲临前线慰问士兵,王后玛丽也成立了基金会支援前线,极大地增强了民众对王室的认同感。
但英国王室的“萨科森-科堡”姓氏和德国血统却成为了民众愤怒的焦点。在战争期间,由于德国的敌对身份,许多贵族和王室成员因与德国有关联而遭到排斥和攻击,甚至有人要求取消亲王路易斯的头衔。1917年,英国社会的反德情绪达到了顶峰。
同年,俄国爆发革命,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逊位,乔治五世本打算接纳沙皇避难,但他担心英国的局势可能也会发生剧变,最终决定悄悄送走尼古拉二世。尼古拉二世一家最终遭遇不幸,这令乔治五世倍感内疚和压力,民众甚至指责他懦弱。
同年,德国的轰炸机“哥达”对伦敦进行空袭,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王室的反感,要求废除君主制的呼声更为强烈。为了安抚民心,乔治五世决定放弃所有德国姓氏和头衔,宣布英国王室改名为“温莎”,一度化解了部分危机。
随着战争的结束,乔治五世得到了民众的更多支持。德国战败后,乔治在白金汉宫发表胜利演讲,带领王后乘坐敞篷马车游行伦敦,与民众一起庆祝胜利。国王和王后通过亲民的行为重新赢得了民众的尊重,进一步稳固了王室的地位。
最终,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凭借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,成功地将英国王室从风雨飘摇中拯救出来。他们的付出让王室与民众的关系更加紧密,确保了王室的延续,直到今天,英国王室依然存在,成为了全球最受瞩目的皇室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